本来是一个棉花丰收的季节,但是谁都没有想到,摘棉花的时候却赶上了阴雨的时候,导致棉花产量下降;然而***让棉农头疼的事情,却是棉价一路走低,商贩停止收棉。
每年10月、11月是各地棉花收购的旺季,但***近记者来到永济市卿头镇杜家营村,这个村子是传统产棉大村,发现许多农户家里还堆放着不少棉花。今年这个村种植了3000多亩棉花,每亩平均产150-200公斤,总产量将到达60多万公斤。眼看就进入寒冬了,还有很多棉花都没有出售。
11月16日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南建福接受采访时表示,往年在收获的季节,籽棉的平均产量大概为300公斤,如果好的话,还可以到达350公斤。但是今年由于气候原因,超过200公斤的棉田产量都很少,远远低于棉农预期。产量低先不说,更让棉农大户欲哭无泪就是今年的收购价,刚开始收购时候每公斤9元左右,但是一场大雨后,价格一直下跌,***低时每公斤5.8元。
芮城县陌南镇刘堡村村民杨荣光表示:一亩棉花投入的成本费用就要1300元,如果按每公斤6.3元,每亩籽棉200公斤计算,每亩收益为1260元。这样下来,连本钱都没有办法挣回来。
棉花价格低迷让棉农心里忐忑不安,而棉花收购市也是一片凄凉。不少棉农已经打算明年不种植棉花,改为种植粮食。这样的话,明年的棉花种植面积将会大幅度的减少,产量下降,那么价格又会跟着上涨,这样恶性循环不利于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。那么如何引导棉花价格走稳,确保市场稳定,保护棉农种棉的积极性,促进棉花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就应该从长效机制入手。
一些人士认为,政府更需要把棉包子与米袋子菜篮子同等对待,抓好棉花生产面积稳定和市场供应,确保棉花种植、收购、加工整个产业链的良性发展。同时,积极与产业链下游企业对接,鼓励收购企业与棉农形成共同利益机制,实行定单生产,稳定棉花价格。